机床铸件常发生溃散的部位
来源:凤远机械 发布时间:2025/7/22 14:04:14
机床铸件的溃散常见于受力集中、结构复杂或铸造时易产生缺陷的部位,具体如下:
一、受力集中部位
这类部位因长期承受负载、振动或冲击,易因内部缺陷(如气孔、缩松)导致溃散:
- 导轨面及连接部位:如床身导轨的滑槽、工作台与床身的连接台肩,长期受压力和摩擦,若铸造时存在皮下气孔,易从表面开始剥落、溃散。
- 立柱与底座结合处:立柱底部与底座的连接法兰(尤其是拐角部位),承受立柱自身重量和上部部件的力矩,易因应力集中导致局部碎裂。
- 主轴箱壳体受力面:主轴箱与床身的固定平面、主轴安装孔周围,受主轴运转的径向力和轴向力,若存在缩松,可能出现裂纹并逐渐溃散。
二、结构复杂或壁厚不均部位
铸造时这些部位易因冷却速度不一致产生内应力或缺陷,成为溃散隐患:
- 拐角、圆角及凸台处:如床身的直角拐角、铸件上的加强筋与本体连接的根部(尤其是“T”型、“L”型结构),铸造时易产生缩孔、夹渣,受力后从根部开裂溃散。
- 壁厚突变区域:例如从厚壁(如底座主体)突然过渡到薄壁(如延伸的支撑臂)的部位,冷却时收缩不均导致内部应力集中,易在薄壁处或过渡区溃散。
- 深孔、盲孔周边:如铸件上的定位孔、螺栓孔(尤其是深孔底部),铸造时金属液填充困难,易产生气孔或疏松,加工后若受力(如螺栓拧紧力过大),可能从孔壁开始溃散。
三、铸造工艺薄弱部位
受浇注、排气等工艺限制,这些部位易残留缺陷,成为溃散起点:
- 铸件顶部或远离浇口处:金属液zui后填充的区域(如大型床身的末端、立柱顶部),易因排气不畅产生气孔、氧化渣,导致结构疏松,受力后溃散。
- 分型面附近:铸件分型面(上下砂型结合处)易因砂型错位产生飞边,或因密封不严进入砂粒形成“砂眼”,这些部位强度低,易从飞边或砂眼处开始破损。
总之,机床铸件溃散的常见部位,本质是“铸造缺陷高发区”与“使用时受力集中区”的重合部位。实际检查时,可重点关注这些区域的表面完整性(如是否有裂纹、掉块)和内部缺陷(如通过探伤检测气孔、缩松)。